先锋法学社第六次下班普法宣讲
作者:刘苗
资料来源:本站原创
发布时间:2023-12-10
浏览量:
12月7日,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学院、湖汽法律志愿服务站的湖汽先锋法学社开展了第六次以“帮信罪”为主题普法进班级宣讲活动。

五位社长分别带领各自小组前往各学院宣讲。信息工程学院移动2301、2302班,车辆运用学院广本营销2301班、机电工程学院机工2302班、航空工程学院飞修2301、2302班,车辆工程学院智联2301班、军事教育学院军事网络2302、服饰艺术学院数媒2301班,共计386名大一新生参加了活动。 本次宣讲活动从什么是帮信罪、常见帮信罪的种类、怎样防范帮信罪、身边的真实案例四个方面开展。那我们该如何防范“帮信罪”呢?航发2301张德霖同学认为:“在上网的时候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,不随意告知真实姓名、身份证号、银行卡、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,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的手机短信,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,防止信息泄露被人利用。” 智联2301班王子明同学认为“在不了解对方时,不要轻易暴露自身的底细。真正的朋友应当是志同道合的,不要与不正当的人交往,时刻保持清醒头脑,理智处事,发现对方疑点或已受骗时,及时向老师或学校报告。” 同学们纷纷表示,在打击反诈这条路上,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国家,也不是防诈民警,而是我们老百姓自己。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,别让我们的“热心肠”,变成不法分子的“替罪羊”。 据悉,帮信罪是2015年11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(九)新增罪名,主要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,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、服务器托管、网络存储、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,或者提供广告推广、支付结算等帮助的犯罪行为,是电信网络犯罪的重要“帮凶”。帮信罪案件涉案群体大多集中于在校大学生,受虚荣、金钱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,沦为网络诈骗分子用来“洗钱”的“骑手”。“骑手”不仅出租、出借自己的银行卡,还会把自己的QQ号、微信号、支付宝账号等出租或者贩卖给他人,而且在逐利和从众心理的作用下,还将这份来钱快的“工作”介绍给身边的亲朋好友。这些账号往往被犯罪分子用来实施诈骗、散播黄赌毒等不良信息。尽管有的涉嫌犯罪人员称并不知情,但“不知情”不等于可免责,依然要承担法律责任。 (一审:余醴 二审:肖青青 三审:谭慧)
|